杨竞课题组受邀综述肠道神经免疫及食物过敏
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第三医院肿瘤中心杨竞课题组,长期专注于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的前沿交叉方向,在淋巴器官的神经支配、屏障组织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等研究方向取得多项重要成果。2025年8月2日,最新受邀于《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发表“Intestinal Neuroimmun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Food Allergy”综述论文,回顾了神经免疫学的历史沿袭和发展现状,并聚焦神经免疫互作在肠道稳态或过敏反应的重要功能及临床应用:
1、神经免疫与过敏反应:神经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植根于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其学科起源可追溯于近一个世纪前的发现——皮肤内局部神经信号可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mast cell degranulation)及其介导的过敏反应。基于这一历史视角,神经免疫与过敏反应存在重要的生理病理关联。以免疫效应作为衡量指标,神经免疫互作呈现多种模式:神经来源的神经递质、神经肽或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神经-免疫突触(neuro-immunological synapse)介导神经投射与免疫细胞的双向通讯;免疫细胞来源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调节免疫应答;神经内分泌激素影响免疫细胞效应功能。
2、肠道的神经免疫调控:肠道由内源性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和外源性的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这些神经结构可释放不同神经递质、神经肽及信号分子,通过作用于肠道内各类免疫细胞所表达的相应受体而形成复杂的互作网络,广泛参与肠道的免疫应答及稳态维持。
3、食物过敏的神经免疫调控:食物过敏通常表现为肠道对于食物来源抗原的持续性异常免疫应答。肠道内多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肽能够调节食物过敏相关免疫过程(抗原呈递、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屏障损伤及修复等),同时参与肠-脑轴(gut-brain axis)介导的中枢神经环路改变。靶向这些神经免疫机制有望为食物过敏这一常见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策思路和新靶点。
原文链接:10.1007/s12016-025-09090-x